痛风的治疗
韩同直播学习笔记
痛风原因和吃,运动有关系,身体代谢出了问题。
病位:肝脾肾
表现:
1. 疼痛为主;红肿发亮;平时不发作无感觉,发作起来剧烈疼痛,初期发作时间不长,后期持
续疼痛时间长。
2. 四肢皆会发生,常见:足大趾(内侧)肝脾经经过,食指。
初期从脚趾和手指末端,渐渐发展到腕、踝 - 肘、膝关节。
痛风分期
1. 无症状,尿酸高:无需治疗,控制饮食,加强锻炼。
预防痛风方法:
1)可多用点食用碱;
2)三草汤
金钱草 5g+车前草 5g+甘草 5g,熬水喝或保温杯焖后饮用。
可利尿、消肿,有时间就喝。男性湿热重的,+蒲公英,身体寒的不加。
3)泡脚,左右小腿内侧刮痧各 100 下(方向:下往上)。
2. 有症状,发作少:也可用上面方法,调一段时间会好。
3. 发作疼痛,红肿发亮,撕咬感:剧烈疼痛发作,几天甚至几周。
4. 小关节发展到大关节。
痛风调理
(一)发作时调理
先治标(止痛)。
1. 脚内侧青、紫毛细血罐放血
比如大脚趾关节剧烈疼痛,在脚内侧(脾经经过的位置)找毛细血管(青、紫色的)点刺放血,
多放几个位置。2-3 分钟疼痛减轻一大半。
2. 或对侧手的大鱼际放血
也是找青紫毛细血管点刺放血。
3. 天枢穴旁筋疙瘩
天枢穴附近找筋疙瘩,按揉、点按开,或扎针,当时止痛。
【天枢】:腹部,横平脐中,前正中线旁开 2 寸。
*脐正中线旁开 0.5 寸肾经,2 寸胃经,4 寸脾经,8 寸肝经。
4. 后囟穴
百会穴往后约 2 寸凹陷处找痛点。
针刺:后囟穴进针,平刺,扎向患侧,痛风在左往左扎,在右往右扎,2-3 分钟脚上痛风有改
善。
5. 火针扎患处
火针,患处扎 3-5 针,不留针。火针治疗痛风效果很快。
以上 5 个方法都能让痛风疼痛 2-5 分钟快速缓解。
(二)后期治疗
方法 1:
1. 放血:
发作时,毛细血管点刺放血;
不发作时,大敦,隐白,中冲点刺放血。
2. 三叶草走罐(患侧)
3. 穴位:
脾:三阴交,血海,太白;肝:太冲透行间,阴包;肾:太溪,阴谷,复溜。
三条阴经各选 1 穴位扎针。
手上痛风:后溪透劳宫+手三指放血。
4. 加预防方法,如泡脚、三草汤、碱面等等。
调理频率
放血:2-3 次够了;扎针:隔 1 天 1 次,6 次 1 疗程;走罐:5-4-3-2-1。
不严重的做半个月(2 疗程),严重的 1 个月。疗程做完,医院检查尿酸。
总结
患者痛风发作激烈疼痛来了:
1、脚内侧放血(患处);
2. 大敦、隐白、中冲放血;
3. 三叶草走罐(患侧);
4. 扎 4 针:3 原穴(太白,太冲,太溪)+三阴交;
5. 嘱患者回家平时多吃点碱面,坚持泡脚,注意饮食,积极锻炼。
方法 2(简单,更有效)
1. 发作时:直接在患处(红肿发凉处)扎火针,3-5 针,能快速止痛,扎 0.2-0.3 寸深(根据各人),留针约 3 分钟;
2. 针刺患侧(4 针):扎患侧的太溪 2 穴,太白,太冲,三阴交。
【太溪 2 穴】:书本的太溪往上 0.5 寸,这里效果更好。
这 4 个穴位要多行针,2-3 分钟,得气。
行针得气后,以上针全部拔掉。
3. 针刺健侧(4 针):继续扎腱侧的太溪 2 穴,太白,太冲,三阴交,行针 2-3 分钟,得气。
隔 1 天 1 次,6 次 1 疗程。如患者调理后不痛不红肿,再来时就不需扎火针,只针刺 4 穴位。
4. 三叶草走罐,或小腿内侧刮痧(照海-阴陵泉)
这一步可做不可做。可以让患者回家每天自己推小腿内侧 100 下,泡脚,三草汤等。
*鹅蛋提高记忆力:鹅蛋打碗里+白糖,搅拌均匀,蒸着吃。
*眩晕:扎足临泣;头晕头痛:扎太冲周围痛点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